讲述人:福建省建瓯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黄鸿青
锥栗长得不起眼,却有着糯、甜、香的独特风味。古书记载,锥栗原产于建瓯西乡,也就是今天的龙村乡,人工栽培始于汉代。明代时,这小小的“土疙瘩”成为贡品,以“贡闽榛”闻名一时。如今,它更是变身成了“金豆豆”。
建瓯位于福建北部,林业资源丰富,素有“绿色金库”之称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为锥栗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。由于这里山多地少,粮食种植比较困难,锥栗便成了农民们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。
多年前,我在龙村乡吴地村调研时,认识了栗农老余。老余是个勤快人,2003年他承包了80多亩荒山,过起了“靠山吃山”的生活。一有空闲,他便沿着山坡垒坝、挖坑、栽树、挑水,渐渐把锥栗树栽满山坳。可那阵子,他的栗子个头小、产量低,卖不上好价钱。
为改变这一状况,建瓯专门成立了锥栗协会,建起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,以乡镇、村为基础,建立了20个锥栗专业合作社,3万多户栗农成了合作社成员。为了做大做强锥栗产业,近年来,建瓯确立了“科技兴榛,富民强市”的发展思路,采取了“控制面积、主攻单产、优化品质、激活流通、深化加工、提高效益”的产业化发展措施。科技特派员积极行动,给农户讲课,手把手指导他们种植锥栗。
现如今,全市95%以上的栗农掌握了锥栗生产管理中的关键技术,锥栗产量逐年增加。漫山遍野的锥栗树,成了农民们的“聚宝盆”。老余喜滋滋地跟我说,在“锥栗生态高效配套技术”的帮助下,他家锥栗的个头变均匀了,产量增长了四成。
如今,种锥栗的人越来越多,锥栗的品质也逐步提升。为了让更多人尝到甘甜的锥栗,我们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园的作用,把锥栗产品变为众多消费者喜爱的“网红”产品。
树上增产,富了百姓,美了生态。小小“土疙瘩”变身闪亮“金豆豆”,栗农脸上笑开了花。接下来,我们还要跨过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等几道关口,让锥栗香飘万家。
项目团队:光明日报记者张胜、冯家照、高建进、胡晓军、李玉兰、王洋、龙军、禹爱华、宋喜群、王冰雅、张士英光明日报通讯员黄传章、李芳艳
《光明日报》(2024年04月03日07版)